7月20日,“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疆的生动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温泉校区文汇楼113会议室召开。会议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题,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疆地区的实践创新与理论发展开展深入探讨。校党委副书记刘俊出席研讨会并致辞,50余位专家学者及马院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我校社科处处长张峥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刘俊致辞
刘俊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引领新疆在文化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取得了丰硕成果。新疆师范大学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厚植立德树人的精神根基,推动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工作迈向新高度。
会上,刘俊为我校文化润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主任委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韩子勇研究员,副主任委员为北京大学孙熙国教授、武汉大学佘双好教授、新疆师范大学孙秀玲教授,委员涵盖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历史学、音乐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

颁发聘书
本次研讨的主旨发言环节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丽娟主持,下半场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常柏主持。6位特邀专家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结合新疆地区文化发展的具体实践,从多学科、多角度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原所长邢广程教授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原所长邢广程教授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视角出发,深入阐释历史观对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他表示,正确的历史观是强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基石,在新疆地区,尊重和传承各民族历史文化,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关键所在。旗帜鲜明地遏制一些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边疆地区的思想渗透,抵制国际极端势力和思想的影响,是边疆地区刻不容缓的任务。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看,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具有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必要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韩子勇研究员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韩子勇研究员通过对木卡姆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深入分析,论证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阐述了木卡姆与汉唐大典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多元一体”“向内凝聚”“交往交流交融”“文明互鉴”的历史史实。韩子勇表示,把历史智慧告诉今人,这是文化遗产保护成效的生动体现,也是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重要方式。木卡姆艺术作为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结晶,生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对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发言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深入剖析了中华文化主体性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内在联系。他认为,在新疆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华文化主体性,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佘双好教授发言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佘双好教授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思政课建设的十个关键维度。他提出,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入选者、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董慧教授发言
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入选者、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董慧教授通过湖北与新疆的对比研究,提出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的创新路径。她指出,不同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应加强区域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国家级人才重大项目入选者、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院长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首席专家孙秀玲教授发言
国家级人才重大项目入选者、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首席专家孙秀玲教授系统阐述了文化润疆的方法论体系与实践路径。她表示,文化润疆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从教育、文艺、传播等多方面入手,将文化的力量融入新疆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会议最后,孙秀玲教授进行会议总结,总结环节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志佳主持。孙秀玲教授表示,专家们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深刻的学理阐述,对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疆的生动实践开拓了研究视域,深化了研究范式,对推进文化润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成果转化贡献了智慧力量,也为新疆文化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研讨会合影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审:宣传部